中新经纬5月6日电 (马静)“对中国经济我是充满信心的。我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将有四个方面的红利有待释放。”6日,在2023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提到,只要持续释放改革红利、市场红利、人才创新和资本市场红利,以及开放红利,必将能使中国经济增速保持在5%以上。
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 来源:2023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主办方提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黄奇帆认为,首先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扩大内需战略有机结合起来,释放改革红利。他提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形成了全球规模最大、最具成长性的中高收入群体,所谓有“收入支撑的消费需求”,重点即是这部分人群。
在他看来,中国宏观经济运行长期受总需求不足问题困扰,内需不足是表观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中国在中高端产品和服务领域存在许多供给抑制政策,导致供给能力增长受限,进而使得本就存在的有支付能力的庞大有效需求得不到充分释放。要通过有效扩大中高收入人群的消费,逐步带动就业,以就业带动更多就业,进而增加其他人群的收入,推动经济大循环逐步进入供需动态适配的新水平。比如改善性住房消费需求、个性化高品质的医疗、健康、教育服务以及低空航空、船艇、赛车、赛马等各类消费需求。
黄奇帆提到的市场红利,即是中国超大规模单一市场所产生的红利。他认为,中国不仅拥有14亿的人口规模,同时是个法律体系统一、税务体系统一、商业规则统一、语言文化统一的市场,此外中国还是全要素全门类全产业链集成的经济体。这三者叠加在一起将产生“规模经济”效应。进入中国市场的制造业,一旦规模上去了,就能够大幅摊薄研发、固定资产投资、采购等六项成本。
“一般来说,规模经济可以影响到整个制造业成本的30%至40%,一旦达到了充分的规模,就可以把价格压低30%至40%左右,以价格优势打败国外竞争对手。”黄奇帆提到,在这个大市场的带动下,跨国公司合理的产业链布局逻辑是产地销、销地产。所谓产地销,就是利用当地的综合要素成本的优势组织生产,面向全球市场进行销售。中国大市场的六个成本摊薄效应将是影响跨国公司“在中国、为全球”的重要因素。所谓销地产,就是面向本地市场组织生产,更好地组织供应链响应消费者需求变化,即“在中国、为中国”。中国的大市场将是一个庞大的“引力场”。这也是稳定外贸外资基本盘的底气所在。
第三重红利即不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释放人才创新红利和资本市场红利。黄奇帆提到,从需求端看,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网络零售市场,即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而且这个市场在不断升级换代,这将为本土创新提供肥沃的土壤。从供给端看,中国有规模庞大的人才队伍、工程师队伍,有随时可以将各种创意创新创造进行产业化的市场主体群,这也是中国创新越发有底气有后劲的重要源泉。
关于资本市场红利,黄奇帆则提到,当前注册制已经实施,但要实现资本市场行稳致远,还需要一系列基础制度的改革,至少包括健全退市制度、推动长期资金入市两个方面。
关于第四重红利,黄奇帆表示,眼下,对外开放的一个重点任务就是要推动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落地实施,通过高水平引进来、走出去,释放新一轮开放红利。具体而言,包括五个方面,一是货物贸易规则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二是服务贸易准入门槛降低,服务需求大幅增长。三是原产地累积规则的深入应用,对于中国的产业发展带来巨大增益。四是有利于高质量引进来,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集群。借助RCEP进一步开放中国市场,可以更好地吸引全球的外资和跨国企业继续将制造业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特别是核心环节在中国集聚,以此为基础加快补链扩链强链,推动集群化发展。五是有利于高质量走出去,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马静,邮箱:majing@chinanews.com.cn)(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魏薇 李中元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中新经纬(jwview)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