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6月20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国内首批深度合成领域的算法发布清单,百度、阿里、腾讯、抖音、快手、美团等互联网公司的多个生成算法在列。有观点认为,这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审批放松的信号。受访专家指出,《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与《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等法律监管对象有重叠是正常现象,企业依规申报也属常规流程。因此,此次深度合成算法备案发布可能难以被视作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监管放松。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技术上有其特殊性和显著性,未来仍需厘清相关概念以防类似... 6月20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国内首批深度合成领域的算法发布清单,百度、阿里、腾讯、抖音、快手、美团等互联网公司的多个生成算法在列。有观点认为,这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审批放松的信号。受访专家指出,《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与《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等法律监管对象有重叠是正常现象,企业依规申报也属常规流程。因此,此次深度合成算法备案发布可能难以被视作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监管放松。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技术上有其特殊性和显著性,未来仍需厘清相关概念以防类似误区出现。不过,此次深度合成算法备案发布,真的意味着生成大模型的“冲锋号角”被吹响了吗?“不能这么理解。”分析人士认为,算法备案并非等同于生成式AI产品审批通过。本次备案手续只是目前法律体系下监管的环节之一,并不等同于生成式AI审批,也不意味着备案企业就能据此落地执行该算法的AI产品。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