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一“爆款”剧目的火热显然并不足以表征演出市场的整体复苏,从各大剧场剧院有规划的演出季更易揣摩剧场在市场整体上行过程中的巧思与独到。剧场之“计”,是全盘计划也是运营计策。
01
深 圳
【资料图】
深挖剧场资源,探索新品类
盘踞三年的疫情给剧场的年度演出计划增加了不少难度,安排多少、怎么安排、安排好了再遇类似事件怎么办?“经过这轮历练,我们觉得‘不确定’是常态,但‘确定’也是必然。”深圳音乐厅总经理郭肖兰说,“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们确定了,我们能做什么。”深挖剧场资源,抓住可控因素提前布局谋划,才能在剧场大门敞开后以更快的步伐恢复经营。
深圳音乐厅今年首次推出小剧场演出季,自2月起推出九大系列近七十场演出,在漫步古典夜、童趣响当当、流光幻彩、音乐万花筒等不同版块,为深圳小剧场演出增添美妙乐韵。
音乐会
《漫游巴洛克》
感受交响曲带来的恢弘气势是众多乐迷走进音乐厅的初衷,这也让音乐大厅的火热程度一直高于小剧场。一般而言,剧场会在找准观众喜好的基础上策划演出活动,而此次深圳音乐厅恰有“反其道而行”的意味,趁着上半年演奏大厅修缮之际,引导艺术家和观众接受并喜欢上小剧场音乐演出,拓展观众喜好并塑造全新剧院品牌。
小剧场音乐演出在内容设置上一改按时间线划分的传统方式,按照节庆、亲子等不同主题划分版块。在服务上对标演奏大厅,化妆间增加可练琴的单独化妆间,完善立式钢琴、梳妆台、休闲座椅、沙发靠垫、装饰油画、遮光窗帘、标识指引等配套设施设备;观众座椅由单双号变更为顺序号码,重新调整分区及座位布局,增加舒适度;剧场内通道地板增加夜光提示及其相应排数;每场演出特别定制专属艺术展陈,增加知识角和互动打卡点,提升沉浸式体验感。一系列的布局,让首次走进小剧场的演奏家和观众都一见倾心。“此前的惯性思维是节目相对小众,单场票房收入较少的演出才会放进小剧场,但我们实验后发现,小剧场的音乐演出更易动人,近距离感受演奏家的音乐传递的情绪,让人感动得想哭。”
美陈
打卡点
“用好内容吸引观众,用好体验留住观众,用好口碑带来复购和吸纳新观众,剧场的用心不必‘用嘴说’,艺术家和观众从走进剧场的那一刻就能感受到。”在郭肖兰看来,剧场的每一个空间都有其价值,深挖资源、深度布局,才能让剧场潜力最大化被挖掘出来。“2023小剧场演出季是不经意间发现、却是用心策划经营的新品牌,观众的‘评分’给予我们深挖小剧场资源的持续动力,音乐厅的‘小剧场演出季’品牌也会延续下去。”
02
长沙
瞄准热门项目,维持消费热度
一方“水土”培育一方“观众”,不同地域的观众有着不同的观演喜好。在众多演出季中,部分剧场直接用热门演出门类命名,很有点“考试划重点”的效果。用热门演出吸引观众,继而带动其他剧目受到关注,让演出季热度得已持续。
在备受欢迎的综艺节目《舞蹈风暴》的发源地长沙,舞蹈有着肥沃土壤。今年2月初,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2023“戏剧舞蹈演出季”拉开帷幕,约40部60场剧目在今年春夏和观众见面。“今年,剧院将以往安排在年底的大型舞剧进行档期调整,将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剧《咏春》《龙·舟》等纳入春夏时段的‘戏剧舞蹈演出季’,在提振市场的同时,给观众一个‘理由’回归剧院。”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业务经理王晓绯介绍,剧院推出“戏剧舞蹈演出季”已是第五年,在相对固定的时间点推出固定品牌项目,有助于观众形成品牌认知并定期关注。“近几年舞剧市场喷涌,加上长沙市民对舞蹈的认知和接受度,在演出复苏的关键期,我们通过热门演出来撬动观众的消费欲望,是今春演出季的愿景。”
舞剧
《咏春》
舞剧
《龙 · 舟》
由热门演出带动演出季影响力的还有杭州大剧院。杭州大剧院2023演出季以“春山可望,万物有光”为主题,通过一系列精彩剧目打造全年龄段艺术盛宴。其中,国风国韵版块汇聚了自得琴社宋代主题音乐会《琴为何物·宋·水云归》、方锦龙携《国乐大典》人气组合“大威天龙”带来的音乐会《青春国乐进行时》等。
国风国韵
系列演出
国风国韵系列演出
现场观众着汉服观演
在西湖文化、良渚文化汇聚的杭州,国风有着先天的文化土壤,穿汉服观演成为司空见惯的场景。从2021年的“国风舞蹈季”到2022年的“国韵系列”,杭州大剧院今年将国风系列纳入2023演出季,不仅延续了国风热潮在观演票房上的带动力,还推动了如盲盒套票、茶叶、数字藏品等衍生品和周边活动的开发,购买效果超出预期。同时值得期待的是,由杭州大剧院出品的原创国风舞台剧作品演乐剧场《玉人歌》也将于2023年5月下旬登陆杭州大剧院·可变剧场。
“热门演出就像是一扇窗,推开它便能发现更多精彩演出,观众的视野广了、选择也多了。”杭州大剧院副总经理许少君介绍,“经过这几年的市场培育,国风类演出的售罄速度增快、口碑评价更高、产业链更完善,项目引进和活动策划有了更大发挥空间。以国风演出为杠杆,正在撬动更多新客走进剧场。”
03
上海
借力已有品牌,提升附加值
酒香也怕巷子深。国际项目缺位市场的时段,大批国内原创剧目提升创作能力和制作水平,当国际演出逐渐恢复,观众面临更多选择。保持原创剧目热度,需要花更多心思。单项演出的营销辐射面有限,将演出项目从不同维度进行编织产生集群效应,便有机会获得更高曝光、触达更多观众,借力已经形成品牌的项目来扩大演出季的影响力。
3月2日,上海东方艺术中心“2022/23”春夏演出季发布,在3月3日至8月8日带来61台91场国内外演出。3月11日-4月22日,第十三届“东方名家名剧月”作为演出季的首发版块与观众见面。历经2020年和2022年的停办,本届东方名家名剧月汇聚了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上海京剧院、安徽省黄梅戏剧院、上海张军昆曲艺术中心、苏州市评弹团、佛山粤剧院等京江沪皖粤多家院团,囊括昆剧、京剧、黄梅戏、昆曲、评弹等10台15场精品剧目,满足戏曲爱好者的期待。
填补演出淡季、弘扬传统艺术、培育戏曲观众,怀着这样的初衷“东方名家名剧月”在2008年孕育而出。经历了十三届的积淀,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主动表达参与意愿,慢慢成为全国戏曲院团在上海停靠的港湾。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副总经理刘爱华看来,“演出季和东方名家名剧月两大品牌叠加,势必能增加项目露出,获得比单个品牌营销更大的影响力。不同维度的宣传能触达更多维的观众,让更多人看到,就为走进剧场带来了更多可能。”
品牌的加成效应已被更多剧院意识到。在2023演出季中,南京保利大剧院首次推出2023南京音乐剧节,苏州文化艺术中心推出首届舞剧展演季,云南省大剧院举办第一届“舞”彩缤纷·舞蹈润行——精品舞剧展演季。更多剧场、剧院品牌在这季春夏努力生长。
作者:向雯
编辑/排版:刘嘉